理事、学术委员会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理事会... > 理事、... > 正文
欧阳峣:中国只有三位国际级的经济学家
来源:经济学家茶座(原文有删减)      发布时间:2017-09-29
      纵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掌握国际话语权需要遵循一些普遍的规律,具体地说,应该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其一,研究的对象具有典型意义,即被解释的经济现象不仅对某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同类国家和世界的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如果研究的对象仅仅是某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特殊现象,缺乏普遍意义和世界价值,其研究成果就难以形成国际影响力。
其二,研究的成果具有创新价值,即在学术上有重要发现,创造出新的经济学原理、理论和知识体系。倘若没有发现重要的经济规律,提出新的经济学原理和理论,就难以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其三,交流的手段具有国际性,即研究方法符合国际学术规范,可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交流和传播。假如研究的方法缺乏规范性,或者没有使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交流传播,就难以被国际学术界认同。
这三个条件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是掌握经济学国际话语权的必要条件,三者的结合构成掌握经济学国际话语权的充分条件,这三个基本条件,实际上可以转变为评价经济学理论的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三位学者树立了在国际学术界掌握话语权的典范
        回顾现代经济学发展的历程,并遵循上述三个条件去观察现代中国经济学家的学术成就,客观评价其国际影响力,笔者认为有三位学者树立了在国际学术界掌握话语权的典范,他们是张培刚教授、林毅夫教授和杨小凯教授。
从这三位经济学家的生活背景和学术背景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带有普遍性的东西,可以总结一些经济学家成长的规律。
        首先,他们深谙中国社会和经济生活的客观实际。张培刚教授从武汉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当时的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从事了长达六年的农村经济调查研究,足迹遍及河北、浙江、广西、湖北的乡村和城镇,积累了有关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始资料。林毅夫教授从芝加哥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务院农村发展中心和国务院发展中心农村部,从事了六年的中国农村改革的政策研究,非常熟悉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情况,掌握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量数据资料。杨小凯教授更是阅历丰富,长期接触中国社会实际,熟悉城镇、农村和企业的情况,把握了中国社会和经济生活的脉搏。
        其次,他们熟悉现代经济学规范和国际交流手段。张培刚教授是哈佛大学毕业的经济学博士,林毅夫教授是芝加哥大学毕业的经济学博士,杨小凯教授是普林斯顿大学毕业的经济学博士。这三所世界著名学府学术底蕴深厚,孕育了一批国际顶级的经济学大师,他们在这些学术殿堂里受到大师的沐浴和环境的熏陶,不仅受到了规范的经济学思维训练,而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英文进行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
        三位经济学家选择不同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对经济学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且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认同。
        张培刚教授专门研究农业国工业化问题,在农业对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工业化概念的阐释、工业化的发动因素和限制因素、工业化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影响等方面提出了创造性的见解。他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专业最佳论文奖和威尔士奖金,被国际学术界誉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之作。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钱纳里教授在中国讲学的时候,曾经称张培刚教授为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
        林毅夫教授专门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以要素禀赋结构、政府发展战略、企业自主能力、产业技术结构内生性、金融结构内生性和政府干预内生性为主要内容的独创性见解,构建了一个前后逻辑自洽的发展和转型的理论体系,比较好的解释了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经济现象。他的代表著作《自生能力、经济发展与转型》收入的论文,曾经发表在国内外的著名学术刊物,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林毅夫教授被聘为世界银行的副行长,主管学术研究工作,在国际经济学界享有盛名。
        杨小凯教授专门研究超边际分析框架,在这种新框架下将现代经济理论进行重新组织,构建了新兴古典经济学,不仅大大扩展了经济学的解释能力和范围,而且用一个内在一致的核心理论将相互孤立的经济学分支联结成统一的整体,形成了一个有中国背景的经济学前沿的新学派。他的代表著作《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试图对经济学根基进行重新梳理,建立起一个全新的领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坎南认为,杨小凯教授研究的是“目前世界上最激动人心且最有希望的经济学领域”;另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罗赞扬他的研究“使斯密的劳动分工论与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浑然一体”。
        按照掌握话语权的条件来评价三位经济学家,他们的研究领域、成果和手段都满足了三个基本条件。从研究领域看,张培刚教授研究农业国工业化问题,林毅夫教授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问题,都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而中国则可以作为经验对象;杨小凯教授研究的经济学分析框架问题,更是对经济学理论发展具有普遍意义。从成果价值看,张培刚教授的研究是系统地探讨农业国是怎样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尝试,为发展经济学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林毅夫教授的研究提出了比国际经济学界的理论更好地解释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新见解,为发展经济学理论注入了新的思想;杨小凯教授的研究用超边际分析框架重新组织现代经济理论,创立了新兴古典经济学派。从方法和手段看,他们的研究都符合现代经济学规范,他们的学术成果都用英文和中文等多种文字出版,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总之,他们的研究及其学术贡献在国际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被经济学家所普遍认同。
        通过分析三位经济学家的学术成就和学术背景,我们可以得到深刻的启示:掌握经济学的国际话语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仅仅是一句时髦的语言;而是需要那些深谙社会经济生活和受过规范思维训练的经济学人,选择对世界经济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领域,提出具有创新价值的理论或原理,构建中国风格的经济学话语体系,并且运用国际交流手段进行传播,形成国际性的学术影响力。

作者:欧阳峣,湖南商学院教授、大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