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当前位置: 首页 > 优秀成果奖 > 第四届... > 正文
第四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获奖作品推介(二)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0-11-19

编者语:

       经过“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奖”评审会充分讨论、评议和民主投票,并经过公示,有6篇论著获得了第四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本文向读者介绍获奖著作《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均等:方法和证据》的序言。敬请阅读。 

文/蔡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持续高速增长,在1978-2004年期间,GDP总量从3624亿元增加到136876亿元,平均增长率达到9.4%;人均GDP由379元增加到10561元。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不均等的急剧上升。反映收入不均等的基尼系数在1980年为0.32,1990年上升到0.36,2001年进一步扩大到0.45,2003年达到0.46。根据世界银行《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中国的基尼系数在120个国家和地区中列到了第85位,已经接近某些社会分化严重、经济增长停滞的拉美和非洲国家的水平。居高不下的收入差距已成为中国政府最为关注的经济和社会难题,也成为国际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不平等的上升,也使减贫工作更为困难,而中国消除贫困的成绩,则直接决定着联合国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尽管有关中国收入分配不均等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不少论文在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和政策指导性方面,仍然显得薄弱。中国具有既不同于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也不同于原苏联和东欧国家的转型特征。其收入不平等的形成因素也是异常复杂的。一方面,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配置逐渐从由计划主导转向由市场来主导,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资源由效率低的地区或部门流向效率高的地区或部门,从而促进了后一类地区或部门的快速发展,拉大了地区和部门间的差距。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地域性的优惠政策和历史上形成的地域性优势,使得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分享了全球化的利益,从而实现了超前发展,并日益拉大与中西部的差距。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地区或部门间差异的形成,既有体制的又有历史的原因,对其研究不可能简单地套用任何现成的范式,而要求研究者站在理论的前沿,深入到对中国经济改革实践的长期探索中。

 

       万广华所着的《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均等:方法和证据》一书,正是作者站在经济发展和收入分配研究的国际前沿,长期在这一领域对中国经济进行孜孜不倦探索的结果。他以新颖的研究视角、判实的经验数据、独创的计量方法,并通过严谨的科学论证,得出了一系列具有真知灼见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在弥补理论研究不足和对现实问题的指导性方面迈出了大步。我认为,本书至少具有以下几个特色。

 

       首先,作者准确地定位了自己的研究视角。作者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敢于直面现实问题的学风,将大量篇幅瞄准农村。我们说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毋宁说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大国,或者农民大国。中国的“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城乡差异和农村内部的不平等也是全国不平等的核心。深入地理解和认识农村的地区差距、贫困问题和收入不平等,是深化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对收入不平等问题认识的关键,也是探寻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关键。

 

       其次,作者的研究方法独特且新颗。应该说,这是本书与现有文献最大的不同之处。作者不仅改变了过去定性分析居多而定量分析薄弱的做法,而且在定量研究中采用了很多处于经济学前沿的模型和先进分析手段。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拓展了一些定量化的研究方法。例如,在基于回归方程不平等分解框架的基础上,他提出一个修正的分解不均等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分解任何不平等指标,而且对回归模型没有任何限制。在这方面,作者推进了不平等分解的技术,是一项得到公认的重要贡献。

 

       第三,作者所依据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只有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保证分析结论的科学性和政策建议的针对性。本书作者无论是使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还是使用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数据,甚至是自已人工生成的数据,都对数据进行了严格的处理。例如,对于所有以价值形式表示的数据,都进行了时间和地域上的缩减或消胀,从而使所用数据具有相当高的可比性。更重要的是,为了弥补中国数据尤其是农村数据的不完善,作者运用非常严密的数学经济学方法产生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科学论证,使所用数据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如作者采用了根据已有分组数据人工生成收入或消费微观数据的方法,并且证明了该方法产生的数据在各方面与真实数据所具有的良好拟合度,这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此外,本书还有许多其他优点。例如,本书各章自成体系,每一章都是方法与证据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当代经济学的规范特点。又如,在介绍分解不均等的最新进展时,作者对基于回归方程的不均等分解的框架进行修正之后,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并通过举例,说明了如何运用该方法,为读者学习和使用该方法提供了方便。另外,作者的研究视野相当开阔,尽管将重点放在了农村,但同时也兼顾城市;除了研究不均等,还涉及贫困;既考虑到收入也考虑到消费,从而使该书的研究内容相当丰富。

 

       总之,这本专著是作者“十年磨一剑”的结果,其独到之处在这里不可能穷尽,这为读者的学习和研究留下了空间。由于作者长期在国外生活和从事研究,对中国实际中细节情况的了解,以及语言的使用,可能会使读者感到生分。但是,瑕不掩瑜,该书的出版对提升收入分配理论的研究水平和解决中国目前的收入差距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期待着作者今后不断地有更丰硕的成果奉献给读者,奉献给社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