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先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缅怀张... > 追忆先生 > 正文
盛静波:他是大师,更像位爷爷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1-11-26

他主动将左手向我伸了过来,我赶忙双手握住,“真温暖,就像爷爷的双手”,那是我唯一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张老合影。照片上的他笑得很和蔼,也许和好友(张曙光教授)相见,再加上看见年轻晚辈虔诚的想和自己合影,心情格外高兴吧……

那还是在一年前,学校举办第三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期间,张曙光老师提出想去见见张老,于是学院安排我去给二位老师拍份合影留念。那天中午,张老夫人谭慧老师还有他女儿张鹃老师在一号楼园中园餐厅接待了张曙光老师和他的夫人,我当时还在纳闷,怎么选择大中午面会,还先吃饭?不是曙光老师要见见张老吗,可没见张老人啊?“曙光,不好意思,他身体状况现在不好,为了保证睡眠,还得稍微等等他起床洗漱”,谭慧老师一脸的歉意,于是我就多了个机会听几位老师们拉着家常,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其中最让我印象最深刻、也最心酸的是谭慧老师提到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基金会持续举办“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的不易。“五常(张五常)经济条件不错,也主动打电话我们说有经济方面困难可以随时找他,挺感谢他的,可我们也不好意思随便开这个口”,“别看办个颁奖典礼,可是花了好大功夫,好些钱,可再难也得办下去,这是他的心愿”。听着谭慧老师略带伤感但又信念坚定的叙述,我这穷学生感到挺无力的。

大概过了20分钟,饭还只吃了一半,谭慧老师给张老电话问是否准备好了,电话那头估计挺高兴地做出了肯定回答。“他现在精神状况较好,我们要不先去见见,待会再回来吃饭?”,谭慧老师又是一脸歉意,张老作息非常规律,我们连忙跟着谭慧老师一起上了楼。“好小,好多书”,这是我进门的第一印象,早就听说学校在招待所给张老专门安排了一套恒温套间,没想到里面桌上、电视上、茶几上全堆满了书和杂志报纸,显得房间很拥挤,桌上那份报纸上印着大大的标题《坎昆决议未解贫富国根本分歧》,显然,张老虽然已经不活跃在学术界了,可他依然关心这个世界,这个国家。张曙光老师紧紧握着张老的手,张老已经不大有精力通过语言沟通了,但仍然和蔼的对我们笑着。

他的手透着温暖,他此时的笑是发自内心的。

动乱时期让这位老人失去了一个顶级人才最宝贵的时间,他内心最开心最愿意记起的多半也是他在异国他乡的快乐岁月。现在的他于中国、于经济学界、于我们晚辈更多是面旗帜,用他的精神、他的故事、他的坚忍,鼓舞着后生们继续前行。

他于我,更像位慈祥可敬的爷爷。希望张爷爷一路走好!(经济学院2010级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