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杨霄 文 朱哲 摄影
华夏历代之兴,无不以农为依。12月13日,第十五届大河财富论坛特别呈现的“张培刚先生《农业与工业化》出版70周年学术分享会”在郑州举行。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刘雅鸣在致辞中表示,张培刚先生是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被誉为全球“发展经济学”创始人。1949年,他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被哈佛大学正式出版,成为我国经济学殿堂的主要著作,也是全球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之作。该著作创造性地站在发展中国家角度,借鉴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提出了诸多前瞻性观点。70年大道沧桑,中国从百废待兴走到了全面现代化的重要节点,张培刚先生书中的诸多学术思想都已获得了时代验证,并在未来继续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指导性著作。
刘雅鸣从当前经济发展背景,阐释了此次学术分享会的重要意义。她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9月16日到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要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牢牢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前不久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更从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层面提出,完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制度政策,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在这一继往开来的重要年份,在素有农业大省之称的河南,本次经济学研讨会以张培刚先生著作为基底,聚焦发展经济学、深度探讨农业与工业化,可谓意味深长。同时,也是对张培刚先生的致敬与追思。
“农业与工业化”,既是发展经济学的主脉,也是中国、中部特别是中原正在面对的重大现实课题。无论在发展基础、发展道路,还是发展机遇,河南都有着“缩微中国”的特征。
刘雅鸣介绍说,河南利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其中,河南小麦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1/4。河南还是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大省,涌现出了百姓耳熟能详的双汇、三全、思念、好想你等一大批龙头企业,河南农产品出口已遍及137个国家和地区。由此,我们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从“国人粮仓”迈向“国人厨房”,正在丰富“世界餐桌”。
当下的河南,正在紧紧抓住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时代机遇,希望在破解“三农”问题上获得崭新突破。
刘雅鸣表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既是河南省新闻宣传战线的主力军和排头兵,在传媒大变局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我们正在努力的绘制出一幅媒体深度融合的壮丽图景。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七大类、一百多个媒体终端。报业集团各媒体,包括河南日报、河南日报农村版和大河报等等,都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和“三农”议题。更把做好“三农”报道,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报业集团旗下的大河财立方,立足“财媒+金融”,同样对河南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诸多有益的链接和赋能。在本届论坛,第一次将“现代农民”请到了舞台中央,并与金融机构、电商平台、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进行广泛对接,这是大河财立方扎根“三农”土壤、助力乡村振兴的最新尝试。
集众智可定良策,合众力必兴伟业。本场学术分享会,不仅是大河财富论坛“学术底蕴、思想立会”理念的深度延伸,期待为各位学界大咖提供一个对话与交流的平台。
刘雅鸣表示,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围绕“发展经济学与中国实践”这一议题,为中国乡村振兴以及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言献策,为河南发展提供学术支持。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