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
暨2010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在我校隆重召开
2010年12月11日上午,第三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2010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报告厅隆重召开。本次颁奖典礼及论坛由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基金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承办。此次中国经济发展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经济转型与发展模式创新”,包括哈佛大学Perkins教授、李实、卢锋、张军等获奖者在内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中国经济发展问题作专题报告,并将于12月12日下午颁发第三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论坛开幕式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培刚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德勇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校党委书记路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培刚基金会副理事长徐长生教授分别致开幕词,拉开了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论坛的帷幕。
12月11日上午的论坛分两个阶段举行。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唐齐鸣教授主持了第一阶段的论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所副所长李佐军作了主题为“中国经济转型内容和方向”的报告,他从我国经济转型的内涵、途径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经济转型问题,强调了产业转型的高度化、高端化和特色化。接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总编王利民研究员从汇率调整和货币财政政策方面探讨了中国如何走一条“内需主导、增长稳健、人民获得福利”的发展路子道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动态》主编杨春学研究员作了题目为“中国模式与腐败问题”的学术报告,他分析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腐败现象的特点,并强调:从经济模式内部问题着手、扬弃“创造经济发展却大量滋生腐败”的旧制度安排是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所在。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顾问陈文科研究员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内外部制约因素出发,提出了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重大问题。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熙保教授做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特征与改变》的学术报告,他从增长优先、投资驱动、沿海先行、出口鼓励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并强调要秉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抛弃“增长中心主义”、加快体制改革步伐、消除一切歧视性制度等途径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卢现祥教授作了“从国富到民富”的报告,他从国家到底有多富、国富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等方面阐述了“国富不一定国就强,民富才能国强”的观点。
论坛第二阶段由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方齐云教授主持。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徐汉明做了题为“探索建立农民土地持有权制度”的报告,强调了农民土地所有权制度对解决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性;湖北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王顺华结合湖北省经济发展实践探讨了后危机时代湖北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得问题,并指出有地方贡献才有国家繁荣。湖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学部主任邹德文接着作了题为“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式转变”的报告,他强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支柱特征,并从发展重点、驱动思路等方面阐述了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经济模式转型的重要性。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张卫东教授从合约理论切入探讨了我国经济增长问题,张教授强调,要素所有者的签约权和合约自由选择是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关键因素。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宋德勇教授从资源环境约束角度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创新问题,他强调了低碳工业化与低碳城市化的重要性。
(通讯员 盛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