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论坛研讨会分会场二:制度与增长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0-12-12

2010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专题研讨会

-分会场二:制度与增长

20101211下午“第三届张培刚优秀成果奖暨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分会场二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405会议室进行,论坛主题为“制度与增长”。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冯俊成博士的报告题目为“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教育支出”,他运用官员锦标赛理论来分析地方政府官员如何影响教育支出,在此基础上,博士运用中国1997-2006年间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作了实证检验,分析表明:地方官员(省委书记和省长)确实对教育支出存在显著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短期内主要是通过作用于非预算内教育支出来实现的;博士强调,提高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仅仅涉及教育问题,更多的是一个政治问题,因而,“将激励作对”是解决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持续低下的一剂良方。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马汴京博士报告题目是“集体工业经济、内生制度与经济增长”,他尝试定量考察制度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博士构造计量经济模型检验了官员晋升竞争、共容利益与产权保护制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他指出,,物权保护程度不同可以稳健地解释中国城市间大部分经济绩效差异,而且,一旦控制制度因素,高级别城市没有表现出更好的经济绩效,对于那些产权保护水平处于后25%城市,若能上升至全国中等位置,其人均GDP可望增长96.7%-163.5%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卢盛峰博士报告题目为“关系资本、制度环境与财政转移支付有效性”。他探讨了财政转移支付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对20042007年中国大陆地区26个省份(省、自治区,不包括4个直辖市及西藏地区)346个地级市市委书记和市长前期任职经历及该年度获得的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数据的实证分析,博士指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拥有关系资本的辖区能够得到相对于无关系资本辖区更多的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关系资本的这种补助效应在制度环境较差地区表现更强;关系资本在不同类型转移支付中作用机制不尽相同。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起到信号反映机制作用;在专项转移支付中对上级政府决策起到了干扰作用并导致配置效率偏失。

华中科技大学陈亮博士的报告题目是“信息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数据分析”。他探讨了信息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贡献及其区域差异。博士指出,信息基础设施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很大贡献。同时,他强调,信息基础设施对不同区域增长的贡献与经济增长的状况存在反差。在西部不发达地区,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高于全国水平,而中部各省的信息基础设施的发展却低于全国水平。

湖北大学商学院刘和旺教授的报告题目是“党员身份如何影响个人收入?——基于中国的微观数据的研究”,他探讨了经济主体身份如何影响其收入的重要问题。教授指出,在控制城市和省份的情况下,相对于体力劳动者而言,干部、男性、良好的教育、一般职员也更容易成为党员,而其中管理人员(干部)可能成为党员的机会比率是体力劳动者的接近4.7倍。同时,他强调,父母党员身份(党员或党政干部)也会使其子女有更多优势。

华中科技大学范子英副教授的报告题目是“转移支付、基础设施投资与腐败”,他指出,转移支付每增加1%,会使得腐败立案数增加0.45%,同时它强调了两个微观机制::1)转移支付,特别是专项转移支付会增加地方政府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额度,从而使得地方官员有更多的腐败机会;基础设施投资每增加1%,会使得腐败立案数增加0.3%2)转移支付还会降低地方政府用于监管的投入,专项转移支付每增加1%,会使得地方政府用于公检法司的支出减少0.1%,其政策建议为重点监督领域及监督转移支付,防止道德风险。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鲁元平博士的报告题目是“收入不平等、社会犯罪与国民幸福感——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他指出,收入不平等对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我国居民存在明显的收入不平等厌恶,收入不平等的社会流动性感知在我国并不存在。同时鲁博士的分析揭示出了收入不平等影响人们福利的机制:收入不平等除了自身对居民的幸福感有显著负面影响之外,还通过社会犯罪率间接地对居民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最后,博士强调了收入不平等对不同经济主体影响的差异性:收入不平等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对城市居民的影响,对中等和高等收入者的影响要显著地小于低收入者,甚至对高收入者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社会犯罪对城乡居民幸福感均有负面影响,但是只是对城市居民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