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论坛研讨会分会场一:增长与发展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0-12-12

2010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专题研讨会

-分会场一:增长与发展

20101211下午“第三届张培刚优秀成果奖暨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分会场一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402会议室进行,论坛主题为“增长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也出现了能源利用效率不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农业发展缓慢、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高增长并没有带来高发展,人民并没有充分享受到增长的成果。本论坛六位演讲嘉宾分别从技术创新、经济史学、能源效率、农业补贴、区域城市化、自主创新效率等方面探讨了如何由经济增长有效转化为经济发展、发展的可持续性等重要问题。论坛主持人李忠民教授、韩民春教授和评论人陈孝兵研究员、马颖教授、钟春平副教授与报告者进行了活跃的讨论。

南京大学李光泗博士报告题目为“技术创新能力与中国经济增长研究”,通过构建三部门中间产品种类扩张型模型,分析了技术创新路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他指出:其一,自主创新对技术创新施加了显著影响,而且该影响程度最大;其二,技术能力是企业获得技术外溢效应的重要因素,市场垄断程度变化对技术创新影响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李光泗博士强调,技术能力、人力资本等因素对技术创新能力而言非常重要,确保技术进步具有可持续性和连贯性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刘巍教授的报告题目是“近代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初探(1913--1936)”,教授估算了1927-1936年和1913-1926GDP数据,其分析揭示出:近代中国宏观经济增长周期通过进口和白银的国际流动等机制而长期依附于英美经济状况。他强调,近代中国经济长期处于供给约束态势,即制约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总供给,相对而言,总需求没问题。

北京交通大学王秋彬博士的报告题目为“工业行业能源效率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基于2000-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博士从工业结构优化升级视角分析了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他运用参数估计DEA方法对我国2000-200636个工业行业能源变动趋势、能源效率地区差异测度和作了实证分析,其分析表明:能源利用效率与能源消费结构、禀赋结构和城市形态结构密切相关。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萧琴的报告题目为“农业收入性补贴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和经验验证——基于两部门的研究”,她通过建立两部门模型来分析中国农业收入性补贴政策的产出效应和福利效应,理论分析表明,虽然农业补贴能够提高农户生活水平,但农业补贴对农业产量的影响不仅取决于该部门的农业生产率,同时还取决于农户将补贴用于生产的比例;相关实证分析发现,虽然农业补贴提高了农户的生活水平,但农业物资价格的上涨和部门间的比较利益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业补贴的产出水平。博士认为,应该按照农户上一年实际卖粮量作为下一年的补贴依据。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王传宝教授报告题目为“浙江加快全域都市化进程的实施路径研究”,他认为浙江拥有全域都市化实践的可行性条件,并阐释了科学的城乡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走多样化的城乡一体化等全域都市化进程中要坚持的原则,最后,王教授给出了浙江省全域都市化进程的路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项本武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中国工业自主创新效率研究--基于工业行业面板数据的随机前沿分析”,项教授运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来测度效率,使用行业数据探讨了我国工业自主创新效率问题。分析表明,产业集中度、对外开放度、产业盈利能力对行业自主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的关系;企业规模、国有产权比重对行业自主创新效率具有显著负的关系。最后,项教授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我国工业自主创新效率:充分发挥国家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对于自主创新效率高的行业以及具有节能减排的行业给予投入倾斜,对于国有产权比重高的企业,深化改革,对于竞争性强、创新效率低的行业,加大集中程度,坚持改革开放,有效的利用全球科技资源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