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晚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系列讲座(八)在经济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由徐滇庆教授主讲《中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与房价调控》。此次讲座经济学院师生的积极参与,包括经济学院院长徐长生在内的多位教授出席了活动。讲座由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华教授主持。
徐滇庆教授是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休伦学院经济系终身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同时也是第四届张培刚奖的获得者。曾任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顾问,“中国经济评论”和“技术经济和数量经济”等经济学杂志编辑。
在讲座开始,徐教授回顾了两条基本的经济学规律,一是供求规律,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二是货币规律,超发货币将导致价格(包括物价、房价)上升。徐教授认为房价的趋势必然符合这两条基本的经济学规律,不要试图挑战这些规律,对于房地产的调控,要首先搞清楚房地产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这涵盖四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搞清楚中国有多少住房,二是人均住房面积,三是达到小康水平需要多少住房,四是老百姓能否买得起房。
徐教授认为,人均住房面积和住房总面积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偏离较大,为了探索人均住房面积的变化规律,提出了计算人均住房面积的次优方案。以2001年的数据为基础,加上新增面积,减去折旧拆除面积,从而得到现有面积。在随后的分析中,徐教授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做出了预测,他认为供不应求是房地产市场的长期趋势,房地产建设起码还有20年以上的高速增长,如果采用行政手段抑制房地产建设,违背经济学规律,人们将预计用于购房的资金存入银行,将会给金融系统造成巨大的威胁。
房地产的调控的核心不在于房价高低,而是防范金融危机。强制性的打压房地产业可能把银行存款引入商品市场,引起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这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徐教授得出的结论是,要想保持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必须保证房地产业的良好发展,同时政府应当致力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以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通讯员 王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