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理事长巴曙松为第六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颁奖典礼致辞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15

编者语:

10月14日,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教授为第六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颁奖典礼致辞,全文如下,敬请阅读。



聚焦中国式现代化 推动发展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创新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初秋的喻园,天高气爽,桂香氤氲,正是一年好时节。

今天,我们在华中科技大学隆重举行第六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的颁奖典礼暨“中国式现代化与发展经济学新发展”论坛,我代表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向莅临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和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2018年,我们启动了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的评选计划,每年评选出三位青年才俊。到今年,已经是第六届。尽管在过去几年中,受到了疫情等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但我们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下来,迄今年为止,我们总共产生了18位获奖者,这些中国经济学界的青年中坚熠熠生辉,我们基金会与有荣焉。

积硅步以致千里,聚众力以成大业。我们当年种下的这个奖励计划幼苗,现已蔚然成观。今天的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已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青年经济学学术大奖之一,我们对此深感自豪。在此,我们对关心支持此计划的各级组织和领导要表达深深的谢意!对与我们一起坚毅同行的学界同仁要表达深深的谢意!对襄助盛举奉献爱心的各位社会友好人士要表达深深的谢意!

事实上,每年在严格的评奖过程中,我们的评奖经常面临一个特殊的挑战,这种挑战是来自于选择的困难。因为经济学界青年群体所展现出来的坚实的理论基础,扎实的研究能力,旺盛的创新动力,同时在中文和英文主流刊物平衡发表优秀论文的能力,让我们为之欣喜欣慰的同时,也为如何在有限名额下面对踊跃的青年经济学家申报群体取舍而斟酌踌躇。

所以,我们要对全体申报者表示由衷的感谢,正是你们对张培刚基金会的信任,让我们的候选者群体质量一直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准。我们也要对初评会和终评会的各位专家评委表示由衷的感谢,正是大家对学术的高标准要求,以及评选流程的严格透明专业,让我们的评选结果众望所归。我更要对今年的获奖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因为你们的入选是优中选优的结果,代表着评奖委员会对你们高质量研究成果和科研能力的认可。

我尤其热切期望张培刚基金会与中国的青年经济学者们共同成长,基金会会坚定支持中国经济学青年学者的学术成长和学术创造。期待你们能够不断锐意创新,勇攀高峰,推动中国经济学不断创新发展!

当前,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国策,在放眼世界的同时立足中国的问题,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框架,也成为了我们今天发展经济学创新研究最核心的主题。

一个伟大的时代,从来都是理论创新的沃土。因为一个时代的伟大,正是理论与现实发展存在巨大的失衡时,出现了卓越的理论创新,引领了时代的发展,时代才由此而变得伟大。

亚当斯密撰写的《国富论》是呼应时代的产物,《国富论》指引了工业化起步时期欧洲的经济发展;凯恩斯的《通论》也是呼应时代的产物,《通论》拯救了危机之中的西方发展模式;培刚先生对发展经济学的一以贯之的思考主线,也是这种呼应时代的产物。他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写下《农业国工业化》这本发展经济学奠基之作时,他所想到了的就是“中国式的现代化”——“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开放式地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探索一个落后贫穷的农业大国,如何转变为工业强国的路径”;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培刚先生奋力疾呼的创建以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尤其是中国为研究主体的“新发展经济学”,更是他经过长期思考后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发展指向。

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下百年之未有大变局下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经济学者的理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土壤和广阔的理论空间。

在我看来,当前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经济学教育水准的持续大幅提升,使得我们今天青年经济学家的专业知识储备远胜我们的前辈,但对于知识创新而言,学者个人的格局和认知却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还是以张先生为例,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国积贫积弱,独立尚且成问题之际,张培刚却在畅想自己的祖国如何实现工业化;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还在计划和市场之间徘徊之际,张培刚却坚定要以大国发展为发展经济学涅槃新生的指引。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学术洞察力,它根植于张先生对深厚的学养积淀,作为经济学家对人类和国家、民族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它根植于先生对中华民族复兴的理想,也植根于长期钻研积累的深刻洞察力。这些恰恰是我们当代学者特别要注意学习和传承的。

同时,张先生个人的学术研究,还揭示了我们具体推进发展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时两个关键点:

一、立足中国,思考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学者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属。作为东方文明古国,拥有超大规模和完整工业部类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发展的历史土壤,文化基础,现实条件和内外部条件确实有其独特性,因此,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具体的国情,来思考和探索中国的发展之途。当我们经由自己的理论创新,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时,我们也就真正完成了发展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造。

二、面向世界,在文明互鉴中实现理论的创新发展,是中国经济学者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基本途径。理论创新从来不是闭门造车,也不是亦步亦趋,而是要面向世界,在开放中广泛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精髓为我所用,并在具体的理论创新予以体现。中国的学者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中,尤其要注重对世界先进发展经验的学习和吸收,特别是针对当前国际经济格局的重新构建,以及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前沿动向密切追踪,一个国家在现代产业革命的竞争优势、以及在全球格局大调整中的战略定位,将决定它在世界当前和未来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而中国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和产业格局中如何积极争取处于先进行列,是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需要关注的关键。

因此,我热切地期待我们学界同仁、特别是青年经济学家,能够齐心协力,在变化不定的国际环境下,紧扣中国发展,广泛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核心任务,对重大经济发展问题进行高质量研究,提供创新成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再一次向今年的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奖的获奖者表示祝贺!

也预祝“中国式现代化与发展经济学新发展”论坛获得圆满成功!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