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金会组织机构
基金会学术委员
基金会章程
接受捐赠说明
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
理事成员简介
荣誉理事成员简介
学术委员简介
理事、学术委员会动态
优秀成果奖
评奖条例
公示公告
第十届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第九届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第八届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第九届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第七届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第六届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第五届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第四届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第三届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第二届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首届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青年学者奖
评奖条例
公示公告
第八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
第七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
第六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
第五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
第四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
第三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
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
第一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
优秀博硕论文奖
评奖说明
历届获奖名单
颁奖仪式
捐资助学
学术讲座
张培刚讲座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系列讲座
金融市场发展前沿系列讲座
学术会议与论坛
纪念张培刚先生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
2011“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交叉学科创新论坛”
2010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专题
中国经济发展论坛2009年度北京论坛
2007年度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暨论坛
国家社科重大开题与发展经济学论坛
2006年发展经济学论坛
缅怀张培刚先生
张培刚生平
追忆先生
媒体链接
张培刚作品集
他人眼中的张培刚
媒体介绍
张培刚随笔
学者风采
视频新闻
基金会最新捐赠
首页
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
优秀成果奖
青年学者奖
优秀博硕论文奖
捐资助学
学术讲座
学术会议与论坛
缅怀张培刚先生
视频新闻
基金会最新捐赠
基金会公告
更多
第十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
2024-09-28
第七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青年学者奖”获奖名单
2024-09-28
第二十届“张培刚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奖”获奖名单
2024-05-27
第二十届“张培刚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奖”评审结果公示
2024-05-15
赞助单位
各期讲座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座
>
张培刚讲座
>
各期讲...
>
正文
首届张培刚纪念讲座:学术发展中国要走自己的路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2-04-30
4
月21日下午,国际著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张五常在经济学院报告厅为华中大学子作了题目为《学术发展中国要走自己的路》的讲座。以下是这次演讲的主要内容。
讲座以一个对比故事开始。张五常讲道,在以色列大约有700万犹太人,再美国和其他国家,全世界的犹太人不到1500万,但是他们的学术贡献却非同一般
——
每10个经济学家中大约有6至7人是犹太人;在化学、生物等方面约有一半科学家是犹太人。而中国大约有13.4亿人口,再加上海外华侨差不多有15亿中国人,是犹太人总数的100倍,然而中国在学术方面的成果却不及犹太人的百分之一。这是个很尴尬的问题,客观的来说,我们文化的厚度无论如何都是超出以色列的,以色列的文化厚度怎么能跟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相比,说起中国人的聪明智力,是不输于犹太人的,但是我们学术上的成就,还及不上人家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张五常表示,无论经济发展状况如何优越,
“
学术搞不上去,国家就是没有前途的。金钱的事是不能够持久的,只有知识是可以持久的,学术可以持久。
”
“
我曾说过,二十年后,应当就会有人超过我。可如今,三十年已经过去,超过我的人还是没有出现,这不是值得骄傲的事
”
,张五常对现今的教育制度深表悲哀。张五常指出,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中国学术看不到一家之言,自己的东西。张五常告诫在座听众,
“
不要崇尚出国留学,就学习而言,千万不要放弃自己的文化去学西方的东西,这样只会崇洋媚外,一切以西方观点为中心。经济学是一个很特别的位置,它牵涉的文学,牵涉到历史,牵涉到数学,牵涉到科学方法,经济学不是西方发明的。在国外,种族歧视非常严重,要想在国外打拼出一条路也是十分不易的,除非你是比他们好得很多倍才能引人注目的。更何况,西方的有些东西是不能学的。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西方的大名家们还不是一样束手无策。
在谈及中国学术缺少一家之言的原因时,张五常表示,中国目前这种论学报发文章数评职称的做法极为不可取。学术研究是讲思想、为兴趣,学术水平与发表论文数量无关。亚当
·
斯密就是为了自己的好奇心,奋笔疾书12载才完成《国富论》。学问做出来的,而不是所谓的评审制度和编辑评出来的。为了发表而撰写的稿子,不可能有一家之言。
“
我的稿子绝不受评审影响,发表之前不允许修改一个字。
”
同时,过分看重在外国杂志上发表论文,出国留学的经历使得人心浮躁,难以沉下心来做学问。
面对这样的现状,张五常表示,中国教育制度只有从头来过才有突破的可能。学术需要自由的空间,要有自己的文化和扎实的基础,不要看外国人和编辑的眼色,言论管制应该放宽。
“
现在思想限制影响太大,以至于是天才都被管傻了。
”
讲座的最后,张五常激励在座的一些不知读书何用的
“
迷惘青年
”
,寻找自己的机会和前途,并指出关键在于树立自己的目标,
“
出国不是策略,一定要把自身的问题搞好。
”
在互动环节中,不少同学和老师都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了提问,与张五常先生探讨了
“
用什么样方法才能更好的评价一个教师
”
、
“
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一家之言
”
等问题。
有同学问张五常夫人苏锦玲,是什么样的性格使得张五常教授取得这样大的成功。
“
只要是他想做好的事,他就会拼了老命去做。他的认真和执着是最大的原因
”
苏锦玲如是说。
上一篇:
《农业与工业化》英文版再版纪念座谈会
下一篇:
首届张培刚经济学纪念讲座暨《农业与工业化》英文版再版发行座谈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