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讲座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座 > 金融市场发展前沿系列讲座 > 各期讲座详情 > 正文
金融市场发展前沿系列讲座(三十七)——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中国资本市场未来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0-11-19

       2020年11月14日上午,经济学院金融市场发展前沿系列讲座第三十七期在线上直播平台顺利举行。本次讲座邀请了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智慧先生作为主讲嘉宾,他为听众们带来了题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精彩报告。经济学院张学功博士担任本场点评嘉宾。

 

       当前,外部环境和内部经济发展条件改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基于国内发展形势、把握国际发展大势做出的重大科学判断和重要战略选择。而资本市场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具有枢纽作用。因此,如何发挥资本市场的独特作用,以更大力度助力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当下投资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同时,双循环格局的形成又将对资本市场发展提供怎样的契机,提出怎样的新要求,未来发展方向如何,王智慧先生为我们进行了专业讲解。

       本次讲座中,王智慧先生围绕双循环格局与资本市场,就资本市场如何促进双循环发展及双循环格局如何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对两者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刻解读。

       讲座伊始,王智慧先生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双循环格局战略的发展背景、实施原因以及内涵和发展动力。他指出,中国现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形势,当前世界呈现“逆全球化”趋势,中国产业链面临断供危机,全球跨境投资壁垒上升,对外投资受限,中美贸易摩擦频繁发生,高端技术面临“卡脖子”风险,因此,双循环战略的提出是充分适应现阶段国情的。并且,他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形成双循环格局的良好基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结构最为完备的经济体之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才红利积累丰富,研发能力不断增强,同时,中国与区域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已成为全球贸易网络中的“系统性重要节点”。他谈到,双循环格局的发展动力在于对外依存度不断降低,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失去成本优势被迫向东南亚地区转移,未来的主要发力点在于产业链高度国产化,实现产业内循环,数字经济发展驱动经济双循环,要加快构建国内产业链,扩大国内消费市场,牢牢把握数字技术发展大潮,为构建经济双循环格局创造新动能。

       王智慧着重指出资本市场对于双循环格局发展有多维助力作用,主要体现在推动科技“补短板”,促进企业创新,健全融资渠道促进产业升级,通过资本债券化更新经济结构,多项金融行业监管政策实行稳定居民投资信心,通过社会资本金融化加强资本内循环。

       通过使用“安全、改革、创新”三个关键词,王智慧先生为我们解读了双循环新格局下的资本市场,即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的同时,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带动市场整体快速发展。资本市场也将从资本市场助力科创产业——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助力科创产业发展。它将从内需和外需两端拉动经济内循环,在外需方面,在资本市场高度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大量外资将流入股票市场。同时,股票T+0改革吸引国际投资者投资A股,为股票市场注入活力。此外,金融服务也将为双循环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比如养老金等长钱正在加大股权市场配置,居民资金配置逐渐向证券转移。王智慧先生表示,对未来资本市场很有信心,他认为A股转型后发展空间巨大,机构投资者在未来将迎来新机遇。

       最后,王智慧先生就双循环新格局下金融市场未来发展前景发表了见解。他认为我国当前GDP发展阶段与美国80年代相似。宏观政策转型上,我国在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视制造业。金融政策上推动融资端和投资端改革。这些与美国80年代的政策方向一致。王智慧先生指出未来中国股市有很大发展空间,未来全球最好的资产在中国市场。

       经济学院张学功博士对本次讲座进行了点评,并就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补充了一些观点。他认为身为科研人员的研究要“顶破天,扎下地”,要在一些基础研究上需要有革命性的突破,同时重视技术实用,在专利和技术上有所突破。张学功还提到了金融监管在双循环下的重要性,既要符合国际监管规范又要维护我国金融安全。张学功希望同学们在金融改革、创新和未来发展方面上有所作为。

       在互动环节,王智慧先生从专业的视角详细认真地解答了直播间内听众提出的问题(具体参见“问答集萃”)。

 

 

       问答集萃

       问题一:考虑到目前我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外双循环”现状,您认为公募基金未来将如何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繁荣稳定,同时支持国家战略产业发展升级?

       答:首先双循环是我国的一个发展战略,是很宏观的角度。而公募基金是站在微观角度做资产定价。在双循环格局下,公募基金机构能做的首先是要做好定价,利用价值投资为投资人的资产实现稳定的回报。如果做好了这一点,就是在助力双循环了。前面也提到,在双循环中面临很多瓶颈和困难,需要突破实现技术升级。如果公募基金能够在资本市场上以长期视野找到良好的定价标的,那就能选出优秀的上市企业,实现扩大内需的目标。所以公募基金做好本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就是在助力双循环,而不是在市场上炒作。

       问题二:近期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您认为未来五年在资本市场中应该着重关注那些行业和产业?

       答:实际上股票市场就是在做预测,大到国家政策,小到行业公司,所以投资者也需要关注。未来中国肯定是高度依赖内需行业的经济体,因为有很大的消费体量,是不可能大量依靠海外的。医药、医疗健康、互联网以及一些应用行业都需要依赖内需是难以想象的,这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问题。另一个方面就是科技行业,虽然很多高科技行业都在我国有很高的产量,比如苹果。但是我们在一些核心科技环节没有独立的研发制造能力。所以,未来肯定是需要更加关注这些短板领域的,包括半导体、硅链、高新产品的核心部件,都是未来需要大力发展的。

       问题三:请问您认为价值投资利用的是市场对公司的不客观评价还是机构投资者有信息优势?

       答:这个问题实际上是问价值投资利用的是市场无效还是投资者有信息优势。上升到理论高度,这是在问市场是否有效的问题。资本市场是一个弱有效市场,而不可能是强有效市场,否则任何价值研究都没有意义。因为资产价值不能被市场反映,价格无法表示价值。我们机构者之所以认为市场是弱有效的,是因为我们可以利用研究去挖掘价格中的潜在价值,这里也是考验投资者是否有前瞻性能比市场更早地发现价值。来获得价值投资回报。如果信息优势是对市场信息的了解,那应该是不存在的。但要说机构投资者有能力去发掘信息,是存在优势的,也就是说它不是指消息驱动的优势,而是研究能力的优势。

       问题四:对于未来金融行业发展,您有怎样的建议和看法?

       答:对金融行业发展看好。如果有年轻爱学习的同学也可以往金融行业发展。对金融未来发展建议肯定还是要关注金融监管这一方面。保证市场公平公正和增加透明度。而对股票市场的建议来讲,有些政策出台需要多和机构商量,多征求意见,给大家充分消化和预热的过程。

       问题五: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双循环模式构建中,资本市场能发挥怎样的作用?重点在哪?难点又在哪?

       答:双循环是什么?双循环是我国实现总体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要由过去的依赖出口、依赖外循环转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这里肯定有一些调整。比如我们国家更需要内需,在一些科技领域,在卡脖子环节,要未雨绸缪。更多地依靠自己的研发能力。原来就是从海外买,现在要更多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依靠自己的产业完成。资本市场的作用,第一个是通过资本市场支持,突破某些领域的发展。去年上市了200多家企业,融资上千亿。这些资金都流向了新兴行业,尤其是科技企业,医药企业。这也是容易被人卡脖子的领域,我们需要产业链安全的环节。所以我们资本市场为这些产业的技术突破提供了很好的支持。第二个是,有这么大的资本市场体量,这些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增产增值为居民的投资提供良好的资产。以后居民就可以更多将资金投向这些优秀上市公司,为自己创造财富实现回报。这两个方面都是可以让资本市场助力双循环的点。

       而发展的难点当然存在,虽然科技行业发展迅速,但在市场中也会面临风险,甚至退市的情况。比如在市场波动时期,熊市时期,都会对这些科技产业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所以如何让资本市场平稳发展也是一个难点。

       金融市场发展前沿系列讲座是由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湖北省银行业协会和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武汉工商学院联合组织的一项大型学术公益活动,邀请国内外一流的金融理论研究和实务专才,讲授和介绍国内外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的最新趋势、热点领域和重大理论前沿发展,进一步加深社会对金融领域前沿发展的了解和对现代金融运行机制和规律的认识。

       王智慧,华中科技大学工学学士、硕士,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现任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公司投决会委员、公募权益投决会主任委员、年金专户权益投决会主任委员。曾先后任职于国元证券、浙江龙盛集团、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及华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王智慧先生2005年至2008年连续四年被《新财富》杂志评选为中国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最佳分析师。2015年11月加入海富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分管公司权益类资产的投资和研究工作,率领公司权益投资团队实现投资业绩和管理规模大幅度跃升,打造出一批明星基金经理和热卖产品,团队及成员荣获《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和《中国基金报》等业界四大权威奖项的大满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