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重大开题与发展经济学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会... > 国家社... > 正文
李佐军报告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09-01-18
基于新型工业化的产业结构升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李佐军
 
一、全面正确认识和理解新型工业化
(一)新型工业化仍然是工业化
不能脱离工业化来谈新型工业化,特别要强调工业化的本意是产业化。当今科技的发展,工业化不仅仅是工业比重在国民经济比重的上升过程,还包括农业的现代化,甚至也包括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应该从广义角度来来定义研究工业化。因此,在《新型工业化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课题研究中要从工业化的本质来理解工业结构的升级,不仅仅只从工业单方面研究工业结构的升级的问题。
工业化的本质是专业化,工业结构的升级实质上是在产业结构方向分工加深的过程。工业化的最佳机制是市场化,如果离开市场化这个基础来研究工业化,会误入歧途;工业结构的升级不是为了升级而升级,如不能人为规定工业结构中高新产业的比重一定要达到多少,一定要根据市场规律来确定工业结构升级的方向和进度、程度,离开市场机制,工业化将举步维艰;工业化的基本保障是法治化。
(二)新型工业化与先行工业化国家、我国过去的工业化的对比
1.与先行工业化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新型工业化主要新在时代背景不同,主要表现在:(1)知识和技术环境不同。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进行工业化与先行工业化国家当时所处的大的经济环境很不一样;(2)国际的市场环境不同。现阶段进行工业化,要在WTO的规则下进行;(3)资源环境不同。先行工业化国家进行工业时,资源还是相对充分的,环境的容量还比较大。而现在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2.与我国过去的工业化相比,新型工业化主要新在体制环境的不同。(1)对外开放的体制不同。改革开放初期所进行的工业化是封闭的背景下,而现在我国已成为WTO的会员国,是在开放的大背景下,且过渡期也很快就要结束了。(2)城乡体制不同。原来的城乡分割体制很严重,现在通过改革开放,城乡分割体系已经打破了。(3)区域发展体制不同。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三)新型工业化应具有的新内容和新特点
新型工业化新内容和新特点主要体现在:1.知识化和信息化应该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点;2.新型工业化必须直面全球化,必须参与国际产业分工;3.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应该是市场而非政府,应该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4.新型工业化应在城乡之间协调推进,将更多的农民纳入到工业化的轨道上;5.新型工业化应使各个产业协调发展,通过市场竞争使产业在各区域之间公平布局;6.新型工业化应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7.新型工业化应有新的衡量标准和指标体系。《新型工业化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课题研究中应把指标体系的设计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四)政府对新型工业化的定义和提法
“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显然,我们对新型工业化的理解与政府的提法不完全一样,有些方面是相同的,有些方面是不同的。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为什么我们要进行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从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关系的角度来考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
(一)推进新型工业化是降低综合成本的需要
从成本角度来看,我国已进入高成本时期,新时期要求降低消耗成本。我们现在还存在劳动力成本、资金成本、土地成本和资源成本的比较优势,我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有相当的竞争力。但近年来,土地、资源、交易、环境、人才和劳动力等成本都在上升,低成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必须面对高成本时代的到来,而新型工业化必须通过降低成本,才能提高竞争力,这是一个矛盾,但我们必须要面对。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提高经济附加值的需要。
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效益达到提升我们国际竞争力,可以通过以下途径:1.提高产品的技术和知识含量;2.提升和充分利用人力资源;3.延伸产业链,深化产业和企业间的分工协作。
 
三、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把握产业结构升级演变的一些基本趋势
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趋势:1.三次产业结构中,非农产业的比重要越来越高;2.农业内部现代农业的比重越来越高;3.工业内部重化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越来越高;4.服务业内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高;5.高附加值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6.产业之间日益融合,不再是原来那样严格分离,而是互相包容的,如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日益融合、农家乐、汽车金融等;所以课题研究尽管明确的主题是工业结构升级,但不能局限于工业结构升级,视野一定要拓宽;7.产业组织和布局日益集群化;产业集群就是是产业结构、区域结构上专业化分工不断加深的一个现象;8.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越来越频繁,不仅仅是国际间的转移、东部向中西部的转移,中西部有些附加值高的产业也向东部转移。
 
四、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客观判断我国目前所处的工业化阶段:重化工业阶段
通常的说法是我国目前处在工业化的中期或中后期阶段,但这样的判断没有明显的依据。根据我的研究,目前我国是处于重化工业阶段,这是此课题的研究必须正视和明确的一个背景,当然关于我国目前是处在重化工业阶段这种提法是存在争论的。我提出这个说法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理由:
1.历史经验依据:在较系统的研究了英国、美国、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工业化中后期的经验,发现他们都经历过重化工业这个阶段。
2.理论依据:根据工业化的理论权威如霍夫曼(Hoffmann,W. 1931)、张培刚(1949)、钱纳里(Chenery,H. ,1960)、钱纳里和泰勒(Chenery,H.& Taylor,L.,1968)、撒克(Thakur,S.Y.198等人的工业化理论中,发现他们都提出了这一阶段。他们的说法是资本主义工业,也叫重工业。
3.现实依据:从我们国家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演变过程中发现,2000年以来,重化工业的比重在上升,发展速度在加快。尽管我们提出要向新兴产业发展,但这个阶段目前是不可逾越的。因为我国的消费结构正在升级,部分居民已进入“大额消费阶段”,对重化工业产品产生了巨大需求;中国正在迈向世界制造业中心,为重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市场机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开始发挥主导作用,民营资本开始进入重化工业,为重化工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为重化工业发展提供了空间集聚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革命对重化工业发展形成了支撑。
 
五、对《新型工业化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课题研究提出几点建议
1.应给予《新型工业化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课题足够的重视。因为该课题的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工业结构理论的研究可以延伸到很宽的领域,又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等等最后都要落实到产业结构升级上,这个课题的研究对我们国家的战略发展和政策的制定有非常直接的联系,因此要把这个课题放在非常高的境界来强调。
2.要注重微观基础的分析。工业化、产业结构升级都是大概念,所有这些宏观的概念都要落实到微观的主体—企业,通过对企业部门微观行为分析,来研究在原来产业结构下不能生存企业的原因,然后再分析整个工业结构的变化。
3.要注重分工演化(专业化分工)分析。工业化的本质就是专业化分工,如企业网络组织、产业集群的研究等等都是专业化分工。所以要从专业化分工的角度来把握工业结构的升级。
4.要注重制度分析。工业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不是由政府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的,而是需要建立某种机制,通过制度的引导,自动去实现。
5.要注重要素配置分析。工业结构的升级在一定意义上是不断提高现代要素、高级要素(如知识、信息、人力资本等)在要素之中比例,不断改变传统要素和现代要素之间的配置关系。
    以上四个注重是我正在研究的“人本发展”中的一个主要部分,首先中间最重要的是人(经济人),然后是三大约束条件:制度、分工、要素,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研究战斗力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