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发展经济学论坛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会议与论坛 > 2006年发展经济学论坛 > 正文
人本主义与新农村建设
来源:李佐军      发布时间:2009-01-18
各位老师、同学们:
非常高兴能够能运用这次机会,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就“人本发展理论和新农村建设”作一个汇报。
我在这个学校度过了八年美好的岁月,下面有很多在做的都是我的老师,今天实际是学生给老师做一个汇报同时也是给同学们做一个汇报。即使有一些不是我的直接老师也是间接老师,比如说何教授他的学生刘世锦研究员就是我的顶头上司,邹东涛教授是我当时在读吴敬琏教授博士研究生的时候,研究生院的常务副院长,胡必亮教授我们原来在社科院农发所共事,因此他也是我的老师。所以今天我是作一个汇报,由于今天时间有限,一方面时间有限也好,我“献丑”的时间就少;另一方面虽然时间少,但是最后还是要给同学们几分钟提问,实际上我能讲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
我整个的经济学基础是在这个学校跟张培刚教授等大师学习的。今天我想结合一些经济学的理论就当前我国的一个热点问题――新农村建设,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那么这个报告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人本发展理论、二、新农村建设蓝皮书框架、三、重点讲新农村建设的问题预警和对策。首先给各位讲的是人本发展模型,这是我这么多年来作博士论文以及最近研究的一个心得,严格来说并不是一个新的理论,而是我们经济学所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经济人的分析方法。
人本发展理论
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框架进行解释。
要想发展人必须有两个大的行为:一个是人是不是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二是不是在合适的岗位上最高效的劳动。若一个群体的大部分人都达到了这两个状态,那么这里是发展的。当然如果考虑到人与人的关系,会更复杂些,我们在这里不展开说。那么要想使人产生这种理想的状态取决于三个约束条件:1)制度2)要素3)分工。制度既可以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也可通过要素、分工来影响人的行为;要素能够通过提供条件来影响人的行为,比如说我有电脑和你没有电脑,那么我的效率肯定是要比你高的;分工水平高则效率高,经济学里有深入的探讨。那么这个就是我提出的以人为中心的分析各种现象的一个构架,我们把它肤浅的称为一个人本主义的框架。我的博士论文就做了中间这条线:制度――人――发展。我为什么做这一条线呢?原因在于硕士师从发展经济学大师张培刚教授,博士师从研究制度的吴敬琏教授,那么我就想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接合点,就分析了这么一个框架,后来又在这个上面进行了拓展,做了一个相当相当大的模型,包含了几十个方程,分析制度怎么影响发展。谈到这里,其实先前胡必亮教授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他是从研究农村(一个村庄的范畴)非正式制度是怎么导致农村的发展的。
 

 
制度
 
分工
 
要素
 
人力资本
物质资本
 
行业分工
区域分工
 
市场制度
组织制度
 
高效劳动
高效岗位
 
激励人
 
依靠人
 
发展
 
产业发展
经济发展
 
满足人
 
提升人
 
组合人
 
人本发展理论模型
 

 
人本发展理论的主要特点
1、个体性 ——以个体人为基本分析单元。
2、系统性 ——将制度、要素、分工等各种影响发展的因素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
3、动态性 ——将发展原因和结果的动态直接考虑进来。
4、兼容性 ——可以同时解释国家、地区、企业和个人的成败;可以将各社会科学统率起来。
5、方法性(实践性) ——可以直接应用于实践方案的制定中。
事实上我最近几年我做了很多的课题,很多的关于地方和企业的课题,马上也要启动的湖北省宜昌市的一个规划课题。平时我在做课题的时候都是按照我这个框架来进行的,非常有效像一个照妖镜一样。
 
人本发展理论要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各种发展现象的共同微观分析基础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是:人类行为与各种发展现象是如何关联的?
第三个问题是:各种影响发展的因素(或约束条件是如何共同影响人类行为的)?
解决了这三个问题之后我们整个解释问题的框架就出来了。由于时间关系,人本理论就只能讲这么多,后面的蓝皮书其实也按照了这个人本理论的思维方法。
 
新农村建设蓝皮书框架
蓝皮书的主要内容
1、理清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外延。
2、构建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框架。
3、设计新农村建设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
4、总结和归纳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和经验。
5、预警新农村建设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误区。
6、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体系。
 
一、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和意义1
1、新农村
新农村——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具有新内涵、新风貌的农村。与传统农村和计划经济时代农村相比,其基本特点是五新:新技术环境(信息化时代等)、新自然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新体制环境(市场经济体制等)、新分工环境(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新居民主体(新素质和新观念农民等)——人本发展理论思路。在这四大新环境和一个新主体下,新农村表现为中央已提出的生产较发达、生活更较富裕、村容较整洁、乡风较文明、管理较民主的新型农村。
一、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和意义2
2、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促成具有上述内涵和特点的新农村的所有行动的总和。包括推进改革、发展生产、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提高农民素质等行动。
3、把握新农村建设的两个关键点
1)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如果我们违背了城市化规律来进行新农村建设那么我们有可能会犯历史性错误。
 2)一切从维护农民的产权、自由选择权和平等交易权出发。如果我们只强调政府的意志而违背农员的意愿,那么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也会误入歧途。比如说,有的农民不喜欢住农村,若我们强迫他们住,这就是违背他们的意愿;有的农民有钱但是不想盖新房子,但是你要求他们拿钱出来盖房子也是违背了农民的意愿。所以说,这两个关键点如果不能把握好的话,那么我们新农村建设就会误入歧途。
一、新农村建设的含义和意义3
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
1、新农村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
3、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4、新农村建设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5、新农村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由于时间关系,第二部分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和条件和第三部分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解读就不具体讲了。
 
(四)、新农村建设的人本发展理论模型
(一)现有农村发展理论评介
1、经济学中的农村发展理论评介
——重农学派。
——张培刚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包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工业化理论。
——托达罗的农村发展理论等。
2、建国以来我党的农村发展理论评介
——毛泽东。
——邓小平。
——江泽民。
——胡锦涛等。
(二)新农村建设的人本发展理论模型
——发展:农村发展。(这市我们发展的目标)
——人:新型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题市农民――新型的农民,而不是政府,政府是为新农村建设创造条件的。)
——制度:包括城乡改革、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等。
——要素: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整洁)、人力资本等。
——分工:包括生产发展、产业定位等。(小而全的农村是做不好的)
(三)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关系模型
——在何种条件下,二者之间是良性循环的。
——在何种条件下,二者之间是恶性循环的。
——分析视角:人本发展理论三大约束条件:制度、要素和分工。在城乡居民公平竞争的制度条件下,在城乡要素能顺畅流动的条件下,在城乡各种主体能各得其所的分工条件下,二者之间必是良性循环的。否则是恶性循环的。
 
五、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排行榜1
(一)以村为单位的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1、按照中央20个字分类的指标体系
2、按照人本发展模型分类的指标体系
——人本发展理论综合发展方面的指标。
——人(农民)方面的指标。
——制度方面的指标。
——要素方面的指标。
——分工方面的指标。
(二)以省为单位的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1、按照中央20个字分类的较完整指标体系(定性和定量)
2、按照中央20个字分类的可获得性指标体系(定量)
3、按照人本发展模型分类的较完整指标体系(定性和定量)
4、按照人本发展模型分类的可获得性指标体系(定量)
(三)各省市新农村建设起点排行榜1
各省新农村建设起点排行榜及其点评
——根据各可获得性指标加权得出一个综合指数进行排行。
——主要点评排行榜显示的若干特点。
(三)各省市新农村建设起点排行榜2
各省新农村建设起点排行榜及其点评:
第一个层次(综合指数大于10):上海、北京、天津
——这三个直辖市的农村受大城市的影响巨大,基本上是大城市郊区型农村,其新农村建设的起点水平远远强于其它地区。
第二个层次(综合指数710之间):浙江、江苏、山东、河北、辽宁、福建、黑龙江、广东、河南、内蒙
——第二个层次的10个省、区基本上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部农业大省、区。整体经济有发达的,也有欠发达的。但新农村建设方面,差距比较小。
第三个层次(综合指数57之间):吉林、新疆、湖南、江西、宁夏、安徽、湖北、山西、四川、广西、青海、海南、陕西
——第三个层次的13个省、区都是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都排在全国中下游层次,与新农村建设水平状况基本一致。
第四个层次(综合指数小于5):甘肃、重庆、云南、西藏、贵州
——第四个层次5个省、区、市大部分积聚西南部地区,新农村建设起点较低。
由以上的结论可以看出,新农村建设起点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是大致相吻合的,只有个别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与新农村建设水平不一致,有些差距。
 
六、新农村建设的国际经验
(一)韩国新农村建设的经验 
1、当时的背景  
2、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3、各级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   
4、取得的主要成就   
5、对我国的启示
(二)美国新农村建设经验
(三)以色列新农村建设的经验
 
七、国内模式总结
(一)根据发动主体进行分类
 1、政府主导的新农村建设
 2、企业和居民主导的新农村建设
(二)按产业发展模式进行分类
 1、工业带动的新农村建设
    2、农业产业化带动的新农村建设
    3、服务业(如旅游)带动的新农村建设
    4、市场带动的新农村建设
 
八、经典案例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