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先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缅怀张... > 追忆先生 > 正文
宋德勇:纪念张培刚先生——在纪念张培刚先生逝世1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11-25

 

 

 

尊敬的谭老师、各位师长、校友、学弟学妹们,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我们敬爱的张老师,作为张老师的弟子,很荣幸能长期在张老身边工作,得到张老师的亲自指导,回顾和张老师相处的日子,回忆张老师的言传身教,我想讲以下三个方面,作为学者、作为教师、作为党员的张培刚先生。

第一,作为学者的张培刚先生:

一是始终脚踏实地、严谨求实的务实学风。张老师长期以来坚持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亲自搜集第一手资料,清苑调查、浙江粮食运销,广西调查。在一次广西调查时,乡里田间过独木桥,走到路中间,有人喊了一嗓子,他一回头,脚下一滑掉到河里了,水流很急,是抱着石头爬上来的。张老师写的字一丝不苟,记得谭老师拿出来从国外的老朋友带回来张老师在哈佛的上课笔记,那个字体,英文像印刷体一样整整齐齐,漂漂亮亮。

二是始终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开拓精神。张老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是坚持聚焦中国问题、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方案的典范。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张老师作为国际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就是在20世纪40年代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质、发展中国家特质的发展经济学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就是对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方案。张老已经为我们做出了表率,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基础,我们要进一步发扬光大张老师的新发展经济学,面对第二个百年新征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在发展经济学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充分展示“华中大之声”,培育新的“经济学家群现象”。

三是始终敢于创新、不断求新的创新精神。张老师二十出头就敢于提出“第三条道路行得通吗?”,三十多岁就写出了《农业与工业化》鸿篇巨制。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新发展经济学,就是不断开拓创新,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并对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具有普遍意义的新发展经济学。

第二,作为教师的张培刚先生:

一是一丝不苟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张老师对年轻老师搞好教学要求严格,我们来的年轻教师都请经验丰富的老教授给予指导,会组织研讨会研究教学法,对普通话、英语、板书,张老师都严格要求,要求我们要把字写好。他经常讲起他在武汉大学的老师,指导我们提高教学水平,对不合规范的行为严肃批评。对年轻人严格要求,时不时敲点警钟,“四十岁结婚也不晚”,可以“先立业,后成家”,“电视、电影是看不完的”,“杠上开花是出不了成果的”。张老师的讲课和报告非常幽默风趣,教学效果特别好。

二是始终爱护学生帮助学生的慈父情节。张老师对学生在学业上严格要求,在生活上总是关心帮助。第一次见面,毫无著名学者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我们有同学犯了一点错误,张老师会当面严肃批评,但是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关心爱护帮助这个学生。有同学考我们学校的研究生差分数,张老师亲自联系其他学校帮助调剂,还给学生借钱交学费。张老师和学生亲如一家人,学生经常去张老师家里蹭饭吃。张老师八十岁了还坐研究生的自行车去关山电影院看电影“白发魔女传”,一个真敢坐、一个真敢带,这说明了张老师和学生的亲如家人的关系,也给我们师德师风教育、怎么当一个好老师做出了榜样。

三是始终注重过程严管质量的治学精神。张老师非常重视论文质量,我们写的小论文大论文,他会反复修改,要在研讨会上宣讲讨论。张老师一再强调,招收博士生,坚决不当“水军都督”,招生面试、博士答辩总是亲自参加,我们每年的博士答辩就是一次学术会议。我的博士论文,张老师用红笔逐字逐句地修改,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张老师极其重视学术规范,一次写文章要引用中国社科院杨德明的一句话,还亲自给他打电话说明。

第三,作为共产党员的张培刚先生:

一是始终对党忠诚,爱国敬业的担当精神。虽然在文革中受到批判,到五七农场劳动,喂牛,牛肚子理论就是源自于向阳湖农场,但是始终对党忠诚,热爱党,矢志不渝,从无怨言,始终关心国家改革开放,对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坚决拥护,多次由衷的称赞,在国内较早就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每当党的重大会议召开,亲自守在电视机前认真学习,并要求我们必须及时学习、讨论、领会,在教学科研中贯彻,这就是课程思政的传统。

二是始终心怀天下、情系百姓的家国情怀。张老师始终关心国家民族的崛起,国家要繁荣富强,人民要丰衣足食。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他说到了美国,“那个楼好高哦,仰着头看,我戴的帽子都掉了”。讲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说“武汉夏无空调,冬缺暖气,说明老百姓还是不富裕”。每年寒假老师们回来第一次见面,都会要老师们介绍家乡的社会变化,生产状况、收入等。他提出牛肚子理论,促进中部崛起。始终关心三农问题,从工业化的定义,到工业化道路,始终是包含农业农村的工业化。

三是始终一身正气老当益壮的奋斗精神。张老师在工科学校创建经济学科,克服了许多困难。八十五岁那年才获批博士点,说姜太公八十岁拜相,我八十五才获得博士点。有一次开会,张老师发言总结,讲到老当益壮,“八十不稀奇、七十小弟弟,六十算老几!”八十多岁了,还带领我们每周开研讨会,编写《农业与工业化》中下卷,九十多岁了还亲自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张老师一身正气,

喜欢看武打小说,金庸的小说都读过,会做记号,开始多少人,到现在死了多少,还剩多少人,小说中的人名“说不得”,“乾坤袋”都记得清清楚楚,就是弘扬侠义之道,正义之气。对于错误敢于批评,敢于斗争,对年轻教师年轻干部犯了错误当面严肃批评,帮助提高。他清正廉洁、风清气正,从来不计较金钱,廉洁自律,从来不搞关系,放松要求。

张老师作为学者:学风严谨、立足中国、不断创新;作为教师:严格风趣、爱生如子、严管质量;作为党员:对党忠诚、爱国爱民、老当益壮。今天,我们纪念张培刚先生,就是为了向我们最敬爱的老师致敬,学习他为学、做人的崇高风范,学习他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优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