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介绍
当前位置: 首页 > 缅怀张... > 媒体介绍 > 正文
联合国归来的“失踪”教授
来源:原载于上海《报刊文摘》1993年4月15日第三版      发布时间:2010-05-19

华中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张培刚,是世界"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40年代担任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顾问,并于19493月回归祖国。

然而,几年以后,国际经济学界却再也听不到他的任何消息。1956年,智利大学两位教授风尘仆仆地专程赶到中国,要寻找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张培刚先生。但谁也不知道他的名字,问题反映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外交部竟一时爱莫能助。

这位国际经济学界大名鼎鼎的哈佛博士,难道就这样神秘地"失踪"了么?

新近创刊的《良友》第3期刊登丁少颖、陈坚的专稿,透露了这位教授的坎坷经历--万幸,千寻百觅,总算找到一个知道你的遭遇的知情人。北京大学教授严仁赓说:张培刚仍在武汉。

两位智利教授终于在武汉与你这位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会面了。但是,他们发现,在你的身上难以找到哈佛博士、联合国高级官员的那种方刚血气、自信潇洒了。尽管如此,两位智利^大学教授还是兴冲冲地取出他们带来的论文,满怀希冀地向你讨教发展经济学的一些新问题。

可是,你手中捏着的小本子,记载的不再是以前那让人无法抗、拒其魅力的学术难题,而仅仅只是运到了多少砖瓦砂石,对视着南美洲同行失望的双眼,你无可奈何地苦笑,回答的只有一句话:对不起。

的确对不起。对不起国际学术界的厚望,对不起祖国,也对不起你多年来孜孜不倦的追求。你的身份不再是一个经济学家、教授,而是华中工学院和其他两所待建院校的"规划委员兼基建办公室主任";你的职责不再是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振兴问题,而是烧荒清基、拉沙运砖、浇铸砼块、调运木材命运对你太不公平了。建国初期,你曾被任命为武汉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总务长兼经济系主任;1950年,又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委员、财委委员。然而,特定的国家政治环境、美国政府对新中国的封锁、美国操纵联合国入侵朝鲜和中国台湾,使你这种来历的人的命运出现了遗憾的转折。

遗憾的历史不断遗憾地向前失衡地滑动着。197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黑人经济学家刘易斯,以表彰他在发展经济学上做出的杰出贡献。今天,人们惊异地发现,刘易斯提出的"二元经济结构""农业劳动力转移"等理论主张,居然早就见诸于你在1945年用英文写成、1949年在哈佛大学发表的《农业与工业化》一书之中。

1978年,当中国的历史回到正确的轨道前行的时候,沉寂了30多年的你终于报国有门了。65岁高龄的你,老牛奋蹄,开始频繁地组织学术活动,著书立说,培养人才,探寻振兴祖国的途径。在与宋则行、宋承先等教授主持了我国第一部三卷集《政治经济学辞典》后,你又去北京为国务院财委讲授了《微观经济分析》,以此为基础,你和厉以宁教授合著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从此,中国开始普遍使用"宏观、微观"概念,并采用相应的分析方法。你终于在中国获得了部分的学术地位。华中理工大学为你设置了专门的研究中心,调集了一批年轻学者为助手从事你中断了整整33年的发展经济学研究。
    1992年10月,华中理工大学召开了规模巨大的"张培刚学术思想研讨会",来自国内外的一百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一致决定成立了"张培刚发展经济研究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