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根植华夏沃土 难掩智慧光芒——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英文版再版发行座谈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2-04-24

    4月21日上午,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英文版再版发行座谈会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407会议室举行。为了隆重纪念已逝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先生,中信出版社拟再版发行张老先生巨著《农业与工业化》(《Agriculture and Industrialization》)。本次活动由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和华中科技大学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承办。
    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有: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康,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秦尊文、顾问陈文科,湖北省政府研究室主任王顺华,湖北省委党校副校长邹德文,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常务副检察长徐汉明,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褚玲,武汉市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立华,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舒炼;此外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北京大学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晏智杰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研究员等30余名专家、学者;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及香港花千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支点》杂志社、武汉文联、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基金会等有关负责人和华中科技大学师生也出席了发行仪式暨张培刚著作纪念座谈会。
    发行仪式暨再版座谈会由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长徐长生教授主持,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欧阳康教授和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院长张建华教授分别致辞。
    欧阳康在致辞中指出:“张培刚先生是我国具有国际影响的老一辈著名经济学家,为发展经济学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巨作《农业与工业化》,奠定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为了鼓励发展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创新,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探索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如何有效地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理论和政策;为了推动发展经济学的发展,推动中国经济学家把中国经济的发展经验推广至世界,欧阳康宣布:“华中科技大学特成立以“张培刚”命名的张培刚发展研究院,希望中国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学者们能像60多年前张培刚先生那样,在世界范围内做出与中国迅速崛起相称的原创性学术贡献。”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特为发布会写来专稿《张培刚: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理论探索者》。胡鞍钢教授指出“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如果那个时候我们的领导人能够读一读张培刚先生的著作,或者请他讲几课,那么中国的历史可能就会改写。”
    此次《农业与工业化》再版,由国际知名经济学家,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张五常教授力荐。张教授对“大哥的一生及其成就”评论道:“如今尘埃落定,我认为张大哥还是胜了。中国的惊人发展,是成功的农业工业化,大哥的思想早发晚至。”在讨论阶段张五常教授与大家分享了他与张培刚先生相识相交的故事,称两人是“不打不相识”,之后又不约而同地在同一个类型的问题上做了深入的研究。张五常教授认为,《农业与工业化》是可以传世的,但传世不一定要畅销。
    在专家研讨阶段,在座的经济学家纷纷发表自己对该著作的体会和认识。王顺华畅谈了“农业国工业化理论对于落后国家和地区的适用性”的思想;晏智杰讲述了关于张培刚先生的研究精神和农业国工业化的理论;陈文科发表了题为“培刚先生独特的大国研究视野及当代启示”的感想;李佐军总结了“张培刚先生的研究方法和态度”。之后徐汉明、秦尊文、邹德文、郭熙保、邹进文、马颖和曹阳等也都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想。最后,张培刚夫人谭慧讲述了张老淡泊的人生态度,并对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表示了感谢。
    与会专家学者均感到,随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攻坚阶段及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农业国的工业化思想依然没有过时,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当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三化”同步发展的进程中,该理论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