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张卫东:政府分配资源不均导致大城市病
来源:新浪财经      发布时间:2013-11-25

纪念张培刚先生百年诞辰暨第七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20131122-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上图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制度与产权研究所所长张卫东。(图片来源:新浪财经梁斌)
  新浪财经讯纪念张培刚先生百年诞辰暨第七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20131122-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上图为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现代经济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制度与产权研究所所长张卫东。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卫东:谢谢大家!
  我到美国的华盛顿之后,我看到华盛顿是一个很小的城市,人口只有七十万人,非常淡定、安详,十分小巧,你要知道华盛顿是美国的权力中心,而且是世界权力的中心。你怎么看它也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地方,而我们伟大的首都,你去看好象他有很多特点,至少目前有两千多万的人口,在册的也有一千二百多万,包括北上广很多大城市也超过两千多万人口,而且你只能用户口来限制,不然的话还有很多人想到这里来。
  由此引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美国是分散的发展,而中国人口像蝗虫一样往大都市、往省会以及都市集中,而不往中小城市发展呢?显然这样集中的一个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虽然有周教授所谈的规模经济、区域经济,但是不是有局限呢,是不是也有规模经济的负效应呢?如果没有限度,整个国家能不能建一个超级大城市,把所有人口集中在一起。尤其西方很多人口,一共就是两三千万人,为什么不集中在一个城市,而是有很多城市。因此我认为,如果说你不达到一定的条件,过度集中,问题也很多,比如所谓的城市病。就我们目前所体会到的问题,比如说房价飞涨,北京和上海目前的房价直奔十万,直奔十万一平方的概念,就是我要买120个平方的房子要1200万,武汉一个教授拿十万,也要120年买一套房子,人生有没有120年,人均收入有多少人能一年拿到十万,所以这是一个大问题,成本就大了。再就是交通的拥挤。接着就是环境污染,像雾霾,昨天武汉的能见度就很低,雾霾的治理也得花十年时间,还不说土地的污染等等。接下来就是供电、供水的紧张。总而言之,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低,幸福指数也越来越低,尽管有这些问题,人们还是往大城市集中就有问题了。周教授说埋怨的人你就走吧,我87年在复旦[微博]毕业的时候,经济学院一共有五个毕业生,留上海或者留北京完全没问题,因为我是湖北人,我到武汉来了,武汉也是大城市,发现武汉和上海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武汉是一个省会城市,上海是直辖市,很多方面都有差别(而且有些差别还不能说),你给我们所提供的机会和条件也有差别,你看每个城市还有级别,什么直辖市、省辖市、地级市等等,省辖市就想提高为直辖市。我们目前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大城市的发展是不是因为规模经济、聚集经济或者说学习的效应使它有独特的优势,还是因为政府不平等政策所带来的独特优势呢?这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中国的政府提供给每个城市、每个地方的机会很明显是不平等,这也是我们问题的核心所在。里面的关紧是因为我们这种发展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政府在发展中、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甚至决定性作用。由于,掌握权力和资源的官员们都住在大城市里面,所以他先发展了大城市,而这个大城市一般又是工商业的积聚地,而且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条件下,官员为了追求GDP与政绩,首先要发展工业以及商业,为此不惜扭曲要素的价格,不以实际成本提供发展的环境,由此使得城市有了更好的就业机会、有了更好的基础设施,以及更好的福利和社会保障。在这里面,还不仅仅是大城市或者小城市收入的分别,更多是环境的差别。像我最近在阳逻开发区做一个调查,发现那个地方工人收入也不低,但留不下人,为什么?一到晚上一点灯光都没有,你去外面要走半个小时,而且一个商店都没有,更不要说餐馆和娱乐场所了,这种地方有很难留得住人。
  在以往以政府为主导的资源配置里,配置和发展核心是大中心城市,所以造成了一个结果就是人口过度地集中。因此,目前要解决的问题实际上是怎么样改变这种发展模式,使得资源配置按照市场而不是按照政府的意志来配置,因此目前城市化发展的核心问题我理解不是发展的速度问题,而是发展的方式问题。有些人认为太快了,有些人认为太慢了,我觉得都有偏颇,有些方面太快了,有些方面太慢了,最主要是发展方式不一样。
  某公司发表了一篇文章,当前特大城市人口所占的比例很低,500万以上的人口,我们是18%,千万人口的特大人口所占全部城镇人口是8%,比较之下,日本和韩国分别是26%41%,因此我们的比例还是太低了,他主张人口还要不断地集中。对于大城市人口已经饱和的观点,他认为还远没有饱和,大城市还存在着翻倍的潜力。既使是像北京这样的超级大都市,通过提高居住用地所占的比例,以及容积率的方式,完全承载比现多两倍的人口,目前两千多万,到四千多万,你吃什么、喝什么,他们的水从南方来,为什么人口不能到有水的地方去呢,而是一定要把资源不计代价从很远的地方输送到北京去,我觉得这里面有很大的问题,时间关系我不展开。
因此我觉得目前核心问题还是要为大城市、中小城市以及小城市提供相同的发展机会,使得不同地方的公民有同等的所谓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同样就业的机会等,如果这样的话,毕业生在宜昌工作与在武汉工作以及在上海工作没差别的话,人口会在市场引导下,会自动实现合理的分布,使资源使用实现最有效的状态。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