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期讲座详情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座 >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系列讲座 > 各期讲座详情 > 正文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系列讲座(三十六):Human Capital and China’s Future Growth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9-07-03


        7月1日下午15:30,经济学院2019年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系列讲座(三十六)在经济学院307教室顺利举行,来自斯坦福大学的李宏彬老师与经济学院师生分享了题为“Human Capital and Chinas Future Growth”的报告,参与人员包括经济学院张建华教授、左月华教授、彭斌老师等教师,以及硕士与博士研究生。

讲座伊始,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教授对李宏彬老师与本次讲座的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代表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张培刚发展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向李宏彬老师赠送张培刚著作与《张培刚传》。

        李宏彬老师首先指出本次讲座的内容并不是一篇论文,而是希望通过介绍自己关于人力资本的一系列研究,为大家介绍一个完整的故事。经济增长包含三大要素:资本、劳动力、其他(通常为全要素生产率或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探讨则从两个维度进行展开:数量与质量。在中国过去的四十年经济增长中,中国劳动力人口在数量上已经呈现激增的状态,就业比例也逐步上升;劳动力的结构转移不仅体现在农业、工业与服务业三部门之间,也存在于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之间;而劳动力数量的增加与结构的转移都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但如今,由于“刘易斯拐点”到来,中国的劳动力数量趋于下降,劳动力在部门间、城乡之间、单位之间的转移速度也趋于下降。

        李宏彬老师通过绘制1988年—2009年的教育回报图引出对中国人力资本的探讨,发现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的人力资本投入得不到该有的回报。在论文“Human Capital and China s Future Growth”中,李宏彬老师以受教育年限为横轴,以人均收入水平为纵轴,绘制一系列图形展开讨论。研究发现,在1980年,与世界平均水平作比较,东欧国家通常受教育年限较低,人均收入水平也较低(常位于图形左下角区域);而石油输出国(或资源型国家)教育水平较低,却拥有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人均收入水平(常位于图形左上角);而对于中国,在某一受教育年限水平下,却没有实现世界平均人均收入水平(位于图形平均线下方),即教育回报率偏低。进一步,李宏彬老师以同样的方式分别绘制了1990年、2000年、2010年、2014年的图形。研究发现截止2014年,不仅中国的平均教育年限在逐步增加(即横坐标值在逐步增加),中国的教育回报率也在逐步上升(即纵坐标值也在逐步增加),并逐渐逼近世界范围内的平均教育回报率水平。但该图形的设计存在无法突出教育质量的缺陷。根据本篇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成果,李宏彬老师提出接下来的可研究方向:(1)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告诉经济增长中,有多大比例是源于教育回报率的增加?(2)如果可以预测现代儿童未来的教育水平,是否就可以预测他们未来的人均收入?
当国家的收入水平足够高的时候,想进一步提高则需要依靠人力资本的提高,从而促进创新。李宏彬老师指出若需提高人力资本,一方面需要通过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来提高人力资本数量,另一方面则需要依靠提升大学教育水平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李宏彬老师通过绘制“不同类型高校的农村学生比例图”发现农村孩子进入好学校的概率更低;通过绘制“应届生与复读生的高考分数分布图”和“应届生与复读生进入高校的差异比例分布图”发现复读生考进高校的概率将高于应届生10个百分比,而复读生暗含家庭收入较高的背景;通过绘制“不同类型大学在本地的招生比例图”,发现学生考入学校的档次,与自己所在的省份相关。进一步,李宏彬老师通过引入基尼系数与各种表格对中国人力资本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认为相比于大学,高中可能也是致使人力资本分布不均的重要因素。李宏彬老师通过比较中美两国的教育方式与考核方式,指出高考可能看似是一个公平的制度,但也可能因考生户口的类型、家庭收入的差别、某些地区政策(如自主招生)而致使人力资本分布不均,从而成为一个值得商榷的制度。
李宏彬老师提出的第二个主题为“Who find a good job after college——quality of college education”。通过绘制独特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意向图”、“中国大学生就业实际去向图”、“中国大学毕业生男女收入比例差异图”、以及通过计算高校不同课程的回报率等数据,李宏彬老师指出能够增加中国大学毕业生收入水平的因素可能并不是GPA分数,而是CET4;可能并不是高校期间的兼职经历,而是从事学生工作的经历。此外,性别、家庭收入背景、大学档次都是影响大学毕业生收入的关键因素。
李宏彬老师内容丰富的讲座引起了老师与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如关于大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与改革方向、大学课程的设计思路、两个主题中的内生性分析、中国高考制度效率与中考制度的相关性、中国硕士招生制度的公平性与有效性、中美两国高校招生制度的差异、中国私立大学与公立大学的发展前景、以及高考中的少数名族加分政策与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制度等等。

        李宏彬教授,现为斯坦福大学King全球发展中心中国项目James Liang冠名讲席主任、斯坦福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于2001年获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曾任清华经管学院C.V. Starr冠名经济学讲席教授、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中心常务副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担任期刊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的主编或编委;中国企业-员工配对调查(CEES)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