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先生
当前位置: 首页 > 缅怀张... > 追忆先生 > 正文
夏良才:追忆张培刚老师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11-29

课堂上默哀三分钟

10年前的一个冬夜,寂静而漆黑,紫荆路上的科汇大厦4楼,有几间教室亮着灯光。靠近电梯口的第三间,我正在给首都经贸大学珠海教学站的学生上《西方经济学》课。

当讲到微观经济学的四种市场形态与理论时,我说: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教授,是我的老师张培刚先生的老师。他在1933年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一书,他的理论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于同年出版的《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理论,共同构成“垄断竞争论”。

 

张培刚老师在哈佛大学

课间休息,有学生告诉我,说张培刚教授刚刚逝世。我连忙上网查询,证实了这一噩耗,蓦然间,一股悲痛涌上心头。

下一节课,我简短地介绍了先生的学术成就与从教生涯。提议:“为悼念我的老师张培刚先生,请全体起立,默哀三分钟。”

“唰”的一声,同学们迅速站立起,低下头,课堂上一片庄严肃穆。窗外,一阵阵北风刮来,响起“呜呜咽咽”的声音。

馒头的“边际效用”

张培刚先生给我班讲过两门课:一门是《微观经济学》,另一门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当讲到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时,先生用吃馒头作比喻。他说:

一个人饥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馒头给他带来的效用是很大的。吃第二个馒头,由于有第一个馒头垫底,效用有所减少,第三个馒头的效用进一步减少。虽然总效用不断增加,但每一个馒头给他所带来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当他完全吃饱的时候,馒头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值,而边际效用却降为零。如果他还继续吃馒头,就会撑得难受,这意味着馒头的边际效用进一步降为负值,总效用也开始下降。因此,边际效用等于零这一点,总效用最大。

从此,我也鹦鹉学舌,用吃馒头来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过,有时候是用包子来替代馒头。

 

张培刚老师与谭慧师母

先生讲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是绘声绘色的,是神形兼备的,是肺腑之言,是心灵之声。我们在台下,仿佛听到这一理论原创者熊彼特教授脉搏跳动的声音,感受到他的体温。

后来,我们才知道:先生是熊彼特教授的受业弟子。熊彼特是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也给先生上过两门课:《高级经济理论》和《经济思想史》。

好比师傅带徒弟。师傅教给徒弟的,不只是技术,还有钻研技术的技巧、诀窍,和做人的德性与悟性。老师教给学生的,不单是知识与学问,更有学习方法、工作作风与人格品德。起潜移默化作用的,还有语言风格、阅读偏好、板书、手势及表情等等。

这是人们常说的“师承”吧。正因为先生从张伯伦、熊彼特等经济学大师那里得到真传,所以,我们才能从先生的授课过程中,感受到大师们的脉搏和体温。

在大师星河里遨游的学者

1940年代,先生在哈佛大学求学,曾与吴适胡博士、清华四大导师赵元任有过交往,两位大师对青年张培刚的才华,颇为欣赏。

胡博士曾对新来的留学生说:“那你们是否知道张培刚?他在这里很有名气。”

一个圣诞夜,一群中国留学生聚集赵元任家。语言大师端详先生送给两位宝贝女儿的一本《韦氏词典》,低声朗诵扉页上写的四句题辞,笑容满面,点头赞许。题辞如下:

台旁益友,真是假否。

常相切磋,不忍释手。

兰新室惠存

张培刚赠

1942年圣诞节美国麻省康桥

兰是赵元任长女赵如兰,新即次女赵新娜。

 

第一排左2胡适、左3杨步伟、左4赵元任;第二排右2赵新娜;第三排右2张培刚

更早的1934年,先生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被推荐进入囯立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从事农业经济的调查研究工作。所长是著名社会学家淘孟和,同事有千家驹、韓德章、张之毅等人。

6年间,先生与同事一道,足迹遍及浙江、广西、河北、湖北等省,撰写了《清苑的农家经济》(1936)、《广西粮食问题》(1938)和《浙江省食粮之运销》(1940与张之毅合著)。此外,他还在《独立评论》、《东方杂志》、《社会科学杂志》、《经济评论》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为日后在哈佛大学写出被公认为发展经济学奠基之作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0年,先生考取了“第五届清华庚款留美”研究生,“清华留美考试委员会”为他指定两位导师,一位是清华大学教授、早年哈佛大学博士陈岱孙;一位是武汉大学教授、先生的恩师杨端六。俩人均为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和经济学家。

同一时期,正值哈佛大学经济系的鼎盛时期,既有张伯伦、熊彼特、布莱克(美国农业经济学奠基人之一)这些成名已久的大师,又有刚刚崭露头角的列昂惕夫、萨缪尔逊、厄谢尔等。

其中,张伯伦、熊彼特、布莱克、厄谢尔四位教授、给先生讲过课,或是带过实习;布莱克、厄谢尔两位教授,是先生硕士和博士论文的指导教师;布莱克、厄谢尔、列昂惕夫三位教授,做过先生硕士和博士论文的答辩教师。

布莱克、厄谢尔两位恩师,对先生不仅帮助极大,而且关爱有加。在先生学成归国后,曾两次致信先生,言称哈佛大学已经安排好一切,速赴美执教。先生一心报效祖国,复信婉言告谢。

1948年,先生受聘担任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顾问及研究员,也得益于布莱克教授的着力推荐。加之在前一年,先生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哈佛大学“大卫﹒威尔士奖”,故深得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秘书长罗格拉森青睐而获聘。

大师们成就了老师,老师又培育了他的学生。那些开山劈岭、点石成金的经济学家们和他们的思想,山高水长,生生不息。

 

前排左3张培刚教授,后排右1作者(毕业照)

 

2021.11.22于前山河畔

本文转自公众号《风之子雪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