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刚老师是中外著名的经济学家。早在1945年,他在美国哈佛大学写成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Agriculture and Industrialization),1947年春被哈佛大学评为年度最优秀论文,授予“威尔士奖金”,列入《哈佛经济丛书》第85卷于1949年出版。培刚老师在书中提出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是当代发展经济学的核心的论点,比后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刘易斯、舒尔茨等人的论点,要领先十多年。可见,培刚老师的《农业与工业化》论文的重要意义,不愧被世界公认是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培刚老师立论精辟正确,经得起实践检验,至今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他的理论是根植于我国这一农业大国的土壤,他从小就有深厚的农村生活体验,后来经过了长期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吸取了西方经济理论的精华,然后通过不断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提练,从而提出了一套具有独到见解的理论。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学习。
不仅如此,培刚老师年高德劭,爱国忠业,在道德文章方面皆堪称一代宗师。他待人诚恳谦和,特别是对青年人的指导和培养,诲人不倦,我更是深有体会。每当我回顾自己青年时代的经历,桩桩往事萦回脑际时,都深感培刚老师对我的深切关怀和帮助。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培刚老师的高尚情操和品德。
1.关心贫苦学生。抗战时期我是武汉大学一个流亡学生,毫无经济来源,全靠自己兼教小学、中学维持学业和生活,类似现在的“打工”。1945年抗战胜利,我在经济系本科毕业,旋即考入本校研究生。1946年夏,武大迁回武汉珞珈山,这时培刚老师刚从美国回国任武大经济系主任。我们接触并不多,但不久他发现,我是一个贫苦学生,就主动找我到系里谈话,并计划帮助我在系里找点事干,获得一些收入以维持学业。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此事未能办成,但我深深体会到老师的诚意和对我的关怀,现在想起来仍感到一种难以名状的温暖。
2.教育学生在实际中得到锻炼。1947年,培刚老师提出要曾启贤(我同班同学,当时也是研究生)和我两人将他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翻译成中文。在翻译过程中,我系统地学习了他的原著,学术思想受到启迪,英汉文得到锻炼。后因种种原由,未能出版。直到30多年以后的1983年,由培刚老师亲自对该译稿进行了审阅和修订,于1984年在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出版。尽管姗姗来迟,这部享誉国外多年的专著的中文版,终于第一次与中国自己的读者见面了。在这30多年中,1951年该书译成西班牙文,在墨西哥出版;1969年,英文版在美国再版;中国人读中国人自己著的书反而晚了几十年!这本书对于一些农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作甩。令我惊讶的是这本书的中文版出版时,培刚老师在序言中还特别提到曾启贤和我的译稿,并给我汇来稿费,我真是却之不恭,受之有愧。从这种小事看出培刚老师是多么尊重别人的劳动,具有谦恭自严的品德。
3.培刚老师一贯爱护青年学生。1947年,武大发生“六一”惨案前不久,在我负责和参加了大游行之后的一个晚上,学校出现有陌生面孔的人活动,气氛异常紧张,进步学生有的不得不临时投亲靠友暂避。我没有地方去,当时凭我和培刚老师接触时相互的诚意,我立刻想到并决定上他那儿去避—避风。我马上略加改装,摘下眼镜,把帽子拉得很低,从我住的学生宿舍盈字斋急步到培刚老师住的教授单身宿舍半山庐(现在学校的招待所),在那里躲过一个紧张而危险的晚上。这使我深感培刚老师对我的关怀。
4.培刚老师为我介绍工作,并指导我开展农业经济问题的研究。1947年夏,我的研究生学习毕业了,学校原拟让曾启贤和我留校当助教,为此还找我谈过话。后因我抛头露面地领导和参加了学生运动(1947年5月21日的武昌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我担任了副总指挥;“六一”惨案后,我当了赴南京请愿代表),学校决定不留我工作了。当时学校本不负责毕业生的工作分配,毕业即失业的情况比比皆是。这时,培刚老师对我又伸出援助之手,将我介绍到南京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当时,由著名社会学家陶孟和先生主待该所的工作)当助理研究员。行前培刚老师还叮嘱我、指导我注意研究粮食问题,特别是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粮食问题。我在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期间,先后写了《抗战时期中国粮食问题研究》一书(该书已校样,因战乱未出版,校样在文革中被查抄丢失)和《土地改革与工业化》、《城乡对立的经济困局》等论文,发表在《中国建设》、《观察》等杂志上。这些研究成果如果说有一点参考价值的话,其基础是同培刚老师《农业与工业化》一书的理论和他的指导关怀分不开的。
5.培刚老师遥寄《资本论》给我。1948年,我在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期间,突然有一天收到一本从香港寄来的邮包,打开一看是培刚老师寄给我的一套《资本论》。那时,他已到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当顾问,他也知道我正在编写《资本论》中文本的索引,我非常高兴。这套书在当时的南京等地是不能公开卖的,邮寄它如果被发现也是要加罪的。培刚老师工作很忙,冒着政治风险始终关怀着他的学生,是非常感人的。
类似以上的点滴事情还很多,因岁月蹉跎,有些已记忆模糊了。我总的印象是,培刚老师严谨求实的学风,爱国忠业的精神,诚恳谦和的为人,在长达60年的笔耕授业的岁月中,顺境不骄,逆境不馁,兢兢业业地做学问,教书育人,堪称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在他的身上闪烁着我们终生学不完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