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本届财富论坛的重头戏之一,《农业与工业化》出版70周年学术分享会专场引发高度关注。
据了解,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理事长、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宋敏,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等学术精英届时将齐聚中原,围绕“70载:农业与工业化新临界”“全面小康后的农业与工业化”等话题为与会者带来一场顶级思想盛宴。
丨巴曙松莅临现场“发展经济学之父”弟子齐聚
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与工业化”一直是中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70年前,时年36岁的张培刚凭借在哈佛读书时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得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哈佛大学经济学科最高奖“大卫·威尔士奖”。作为第一本试图从历史上和理论上比较系统地探讨农业国工业化问题的学术著作,该书被视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张培刚先生也因此被称为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
20世纪80年代,面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课题,张培刚先生再次扛起开拓创新的大旗,率众弟子写成了《新发展经济学》一书,进一步深化农业大国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理论路径与政策内涵,为中国农业与现代化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思路。
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组委会名誉主席厉以宁曾表示,张培刚为中国经济学作出了三个贡献:“把西方经济学作为理论介绍到中国来,引进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理论、研究观点;很早就开始研究中国的发展问题,研究了中国从农业社会转到工业社会的问题,他的著作在中国产生了启发性影响;改革开放后,他将发展经济的理论和中国的改革开放理论、区域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结合在一起研究,具有开创性。”
张培刚先生不仅凭借学术成就获得了诸多思想追随者,更在多年执教生涯中为中国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知名学者以及政界、实业界精英,巴曙松、刘守英、宋敏、张建华等人均为其拥趸者。
记者了解到,届时巴曙松将莅临论坛现场,对张培刚先生经济思想的现代价值进行深度解读。上述三大经济学院院长也将分别就张培刚农业工业化理论的拓展、僵尸企业簿、全球化变局下的中国经济等发表主题演讲,在农业与工业化的辩证关系中洞见农业工业化发展新路径。
丨10年机缘学术碰撞贡献智慧和能量
实际上,张培刚先生与大河财富论坛早有渊源。
2009年,90多岁高龄的张培刚先生,颤抖着手为大河财富论坛写下“察势者智,驭势者赢”。2011年底,先生驾鹤西行,所留手书已成绝唱。
2013年,为纪念张培刚先生100周年诞辰,第九届大河财富(中国)论坛举行了一场特设的“会中会”——大河经济学家年会暨张培刚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众多经济学家齐聚河南,聚焦河南的农业与工业化进程,关注河南城镇化新契机。
在2019年这个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年份,大河财富中国论坛再度以张培刚先生学术思想为旗帜,促成《农业与工业化》出版70周年学术分享会这一重量级学术分享落地河南,亦有众多深意。
70年间,中国经济实现飞跃式发展。1949年~2018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0.6%提升至59.6%,农业机械总动力从约10万千瓦增长为10亿千瓦。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从1952年的50.5∶20.8∶28.7变化为2018年的7.2∶40.7∶52.2,意味着中国从传统农业国转为现代工业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地处中国中部的河南,无论在发展基础、发展道路还是发展际遇上,都有着“缩微中国”的特征。在全面小康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身为农业大省的河南在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所进行的实践与探索,必将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记者了解到,在学术分享会的论坛对话环节,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徐长生、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宋德勇、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张卫东、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建华、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钟春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郭熙保等人将围绕发展经济学与中国实践展开讨论,为解决中国目前的新型工业化、“三农”问题等热点经济问题提供智慧能量。
责编: 贾永标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