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载入学校发展史册的盛会
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荣誉副理事长
文华学院校长助理
2009年2月8日,第二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典礼暨中国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功举行。这不仅仅是我们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也是我们华中科技大学第一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这样高规格、高水平的活动。因而时间虽然过去十多年了,但是在我脑海中的印象仍然清晰无比。
张培刚教授是我们学校经济学院的创始人,也是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是我们国家具有国际影响的经济学家。1947年,张老师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得哈佛大学“大卫·威尔士奖”。由于当时还没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又因为获得该奖的人士后来大部分都获得了诺奖,所以,人们常常认为“大卫·威尔士奖”是“小诺奖”。
新中国成立后,张培刚放弃了在哈佛大学任教的机会,也放弃了联合国的高薪职位,满怀为振兴国家而拼搏的热情,投入到火热的建设祖国的伟大事业中。1953年1月22日,张培刚被当时的中南行政委员会教育部任命为“三院联合建校规划委员会”委员,同时兼“三院联合规划建校办公室”主任。为筹建华中工学院,从选定校址、规划设计到基建施工,他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在之后的经济学教学和科研的生涯里,张培刚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学校于2011年11月授予他“华中科技大学终身成就奖”。同月张培刚以98岁的高龄去世,三届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温家宝、李克强,和王岐山、喻正声、吴官正、李长春、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各种方式表示哀悼。
为了推动我国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和传播,立足中国,面向世界,以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探索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快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有效途径,1992年10月,在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前身)的支持下,张老师的朋友、同事和学生们在“张培刚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发起成立了以张老师名字命名的经济学公益基金——“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1992年,基金会民间筹集人民币10万元作为注册基金,经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核资,发文(武银管1992年63号文)批复同意设立“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为推动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和传播,促进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表彰为发展经济学及其相关研究做出贡献的研究人员,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研究基金会特设立“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简称张培刚奖)。2006年4月,第一届张培刚奖在学校举行,林毅夫等三位经济学家获奖。
第一届张培刚奖颁奖活动在华中科技大学成功举办,无论是在学术方面还是在社会影响方面,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不少的同志反映:感觉好像还差了点什么似的。
到底还差一点什么呢?大家经过认真思考、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最终达到高度的统一:张老师是具有世界影响的经济学大师,张培刚奖建设的方向也应该是这个方向,我们要尽最大努力,把张培刚奖的影响提高到极致,于是就有了“到北京去、到人民大会堂去、邀请最有影响的单位和人士,举行最有影响的学术活动”的清晰思路。
俗话说的好:说话容易做事难。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去办会,不仅我们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没有这个先例,就连华中科技大学,甚至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困难之艰巨是显而易见的。
整个第二届张培刚奖颁奖活动的筹备过程,就是见证我们学校和张培刚老师巨大学术影响的过程,就是见证我们“华中大人”团结拼搏、特别能战斗的过程,就是见证我们学校广大校友们爱校如家的动人过程。尤其是巴能军校友慷慨解囊,承担了会议所有的费用,从而确保了颁奖活动顺利举行。
颁奖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华中科技大学路钢书记主持会议,李培根校长致词,教育部副部长陈希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哈佛大学校长、哈佛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分别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词,吴敬琏等六位获奖者分别发表了获奖感言。
这次会议应该是我们华中科技大学有史以来举办的规格最高、最成功的一次盛会。好几位党和国家级领导人,12位省部级领导人,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校长,以及200多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以不同形式参加了盛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浪、搜狐、和讯等媒体全方位报道。中国社会科学报把这次会议评为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界十件大事之一!